当前位置: 托盘 >> 托盘资源 >> 物流科技30派链宋伟芯片技术不成熟
科技的力量从未被忽视,并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整个物流行业。如今,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产品正在应用中,不久的将来便是遍地开花,推动整个物流行业更加智慧化、数字化。而在物流行业中,托盘是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的放置作为单元负荷的货物和制品的水平平台装置。托盘作为物流行业中的基础设施,未来的发展道路先是标准化,再是智能化、无人化的阶段。针对托盘的发展、国内外的差异、未来趋势等问题,亿欧物流与上海派链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伟进行了交流。宋伟曾在德国物流研究院中学习,并作为德国物流研究院中国的首席顾问,他结合自己在物流行业多年的托盘业务探索经历,表达了自己对智能化托盘的预判与展望。
上海派链塑业有限公司成立于年8月,普洛斯是其战略投资人。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塑料包装制品、托盘、材料包装、五金制品、物流包装方案的设计和咨询服务等等。如今公司总共30多人,技术人员4人。
国内塑料托盘比国外普及率高
托盘作为物流行业中容易被忽视却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木质托盘阶段。二战以后,木托盘在全世界市场普及起来,同时叉车搬运托盘,便与叉车配套使用。木头加工成板、制造二手托盘、托盘回收等等,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
木托盘在这此时期算是性价比较高的托盘。但随着物流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工厂的作业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木托盘的痛点逐渐显现。
第二阶段:塑料托盘阶段。随着行业的发展,医疗、食品、冷冻等仓储行业使用木托盘痛点日益突出,容易受潮、发霉、掉渣、污染等造成行业资源的浪费。
所以,基于行业发展需要及物流成本的降低,“塑料托盘”便应运而生。
塑料托盘主要采取了注塑的方式,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制作,分子量较小。市场上的塑料加工主要包括注塑、吹塑、吸塑三种。注塑托盘的价格远远高于木托盘,寿命确等同于木托盘,平均寿命为2到3年。例如,家里用的塑料盆、电脑外壳等都是注塑材料制作,一旦摔坏,容易形成裂缝,并扩大然后裂断。所以,很多人在选择托盘时,大多数企业依然会选择木托盘。
第三阶段:吸塑托盘阶段。吸塑托盘主要应用的是吸塑的加工工艺,采用较大分子量的高密度聚乙烯制作,并通过创新工艺技术生产托盘,成本低于木托盘、注塑托盘的基础上,使用寿命更长,能够达到10年之久,同时具有耐用、结实、性价比高等优点。宋伟称派链年就研发并生产了“吸塑托盘”。
据了解,派链与中通、韵达、申通、德邦、壹米滴答、安能等物流企业都有相关合作。宋伟表示,派链年生产出的托盘销售给德邦后,到目前为止,损坏率仅有1%。德邦早期的木托盘6个月更换一次,注塑的塑料托盘9到10个月更换一次。
亿欧物流接着询问,按照这种销售量,岂不是公司的盈利会减少,宋伟解释,“全世界的托盘保有量有亿片,中国托盘的生产厂家便有1万多家,却呈现出小散乱的状态,既消耗着社会资源又难以解决企业痛点,派链将产品虽然损失了大量订单的机会,但做的结实一点,环保一点,可以争取更多的客户”。
相对于其他的托盘企业而言,宋伟认为,派链的优势体现在2个方面:首先,寿命长,能够达到10年之久;其次,使用成本低。例如,花费元购买使用了三年的木托盘,花费元购买使用了三年的注塑塑料托盘,与花费元购买了使用十年的吸塑塑料托盘相比较,明显看出,使用成本大大降低。再次,中国的现状是木头量较少,大部分木托盘依靠进口,而木托盘并不是最好的托盘选择,注塑托盘因其价格无法普及,所以,中国的塑料托盘比国外普及率高。
单元化、标准化是实现智能物流容器的前提
宋伟之前来回往返于国内外,而且在德国物流研究院学习过,相对于国内外的托盘在发展和需求上的差异,在他看来,国内外差异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欧洲、美洲地区,他们的托盘95%都是木托盘,这两个大陆的国家发达程度较高,且托盘的早已实现标准化。托盘在物流缓解的使用过程中,还具有规模价值,便是托盘租赁共享的方式。这种规模价值便带来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所以,欧美地区将近有50%的托盘量是共享的。而中国却只有大概1%的托盘是以共享方式存在的,且目前的大多数托盘都是一次性使用。
第二,发达国家人均4片托盘,也就是说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基本上货物是整齐化的放在托盘上进行管理。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主干物流是建立在以托盘为基础的管理系统之上的,托盘在精益的管道中运输效率更高,实现了高效的标准化运输。
第三,大概五年前,商务部重新调整公布了中国的托盘标准,也就是说中国的托盘标准已经有了,但是标准的推广需要时间。欧美地区的物流标准已经深入各个知识领域,他们在产品开发、工厂设计的过程中,都是基于物流标准的精益尺寸链设计。国内的托盘标准是按照工厂或者产品标准来演变的。
市场上关于物流容器还有另外一个概念“单元化物流容器”,单元化物流容器与标准化物流容器之间存在在较大的差别。对此,宋伟解释道,单元化是一个动词,单元化是将千奇百怪的货物变成物流管理中的一块一块的单元,并组合成一块一块标准的包,在组合的过程中使用标准化物流容器,既可以把货物变成非标单元,也可以变成标准单元。
从物流的精益性,就物流成本管理的逻辑上来讲,货物最好的状态便是尽可能把它变成标准单元,但是不是每一个物品都能变成标准单元。从物流的知识与经验的角度来讲,大概世界上80%的产品是可以被物流的精益尺寸链来约束的,而剩下的20%只能变成部分符合标准,尽可能的靠近物流机械的标准。
同时,单元化物流容器不只是使用什么托盘和料箱的问题,更深层次的涉及到了整个物流系统的设计规划的问题。宋伟说,在设计一个工厂、仓库、物流中转中心的时候,其实是从物流单元化开始设计的,就是说要预估工厂或者物流中心未来要处理的货物,然后再设计,在这样的一个场景里面,需要用多少种标准和非标的物流容器计算工厂或者物流中心的需求。
智能盒子在智能物流容器中的重要性
物流科技时代的到来,物流产品在技术的加持下终将走上智能化的道路。宋伟向亿欧物流表示,他认为物流科技是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容器、智能基础设施在云计算下的行动。其实物流科技并不复杂,物流容器是物流数字化的载体,物流数据从物流容器发出后传输到数据仓库中,实现智能化操作。物流搬运的路径也是数字化,智能搬运机器人也是数字化,智能物流基础设施是数字化,都在发生数据,一系列操作在云计算下实现监控化、透明化、操作化,得出最优的方案去执行。
未来,物流容器多久实现智能化发展?宋伟认为,物流容器现阶段是在标准化的道路上,第一个标准是尺寸标准,第二个标准是质量标准,在标准的物流容器上装智能芯片,便能够实现智能化。那么智能化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通过智能物流容器上的智能盒子,它就可以跟踪货物信息并进行绑定,实时传递数据,帮助供应链透明。也就是物料流跟信息流同步了,同步之后,就相当于物料流可以被计算机计算。
物流容器走向智能标准化后,除了能给企业带来降本增效之外,宋伟还认为,中国的物流管理水平较低,单元化推行较慢。只有物流管理水平提升了,社会对物流容器对物流行业的影响才会越来越敏感,物流容器便会被当作资产进行管理;加上,中国劳动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要求越来越高。客户需求需要得到满足,智能化成效更快。“所以,从物流管理颗粒度的角度来讲,单元化会越来越重要。从客户需求的角度来讲,中国极极其迫切的需要智能化。因为智能化了,才能云计算;云计算了,才能又准又快的货物匹配。”宋伟补充道。
但智能物流容器在实现智能化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一些痛点。宋伟表示,现在的智能盒子还不成熟,现在虽然成本降低了,但电池寿命短、运算CPU功耗大、技术还没有成熟到普及的程度等等。
未来智能盒子会不会实现普及?在宋伟看来,做芯片,不是一个小型的创业行为,它应该是大公司的一个举措。谁要去用这个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物流成本高的地方先用起来,然后被集聚,规模变大,像中通、顺丰等较大规模的快递企业,他们用了新技术才能产生总体上的成本降低或者效率提高。
所以,他强调,托盘智能化要发展要应用,其实跟标准托盘的推广和带板运输等等是分不开的,未来它一定是伴随着中国的快递、快运、专线、3PL等的发展,伴随着这些物流产业的的积聚,一步一步地展现出来。
当然,因为国内互联网和AloT物联网的发展,我们并没有落后世界太多,所以我们可能不需要沿着欧美日的发展路线重新再走一遍。或许未来在五年到十年之内就达到或者反超他们的智能物流的表现。宋伟最后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