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

给先天无牙的小男孩装假牙,华西口腔医院专

发布时间:2024/10/10 14:19:28   
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近期,7岁的童童(化名)医院复诊了,全口的假牙使用得如何?颌骨随着生长发育有哪些变化?医院修复Ⅱ科主任于海洋教授说,他有许多问题想进一步得到明确答案。原来,来自重庆的童童是一名罕见病患者,疾病导致他先天性没有牙齿。两年前,当时5岁的童童在家长带领下,医院就诊。经检索文献,国内此前无类似病例的报道。历时半年,于海洋教授团队突破传统修复技术,成功为童童制作全口假牙,并在全球首次建立全生命周期儿童颌骨测量及义齿更换的数字预测模型,更对之后这类小儿无牙颌修复重建序列治疗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据了解,该病例报道目前已发表在今年的口腔修复学领域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ofProsthodontics》上。▲于海洋教授耐心与患儿进行操作前沟通口腔修复门诊来了个5岁的“无牙”男孩头发稀疏,满脸皱纹,张开嘴,没有一颗牙齿——这是年7月,于海洋教授第一次见到童童时的直观印象。原来,出生后不久,家长发现,到了萌牙月龄的童童迟迟没有长出牙齿,医院就诊前,童童的奶奶已经带医院了。经仔细检查后,医生发现,除全口无牙外,童童还存在头发及眉毛稀疏、皮肤干燥及颈部纹路较深等体征。经进一步询问相关家族史并结合文献查阅,于海洋教授明确诊断童童患有“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症伴先天全口牙列缺失”,这是一种罕见病,如果没有尽快干预、帮助孩子恢复发音和咀嚼等生理功能,不仅会给孩子生长发育带来影响,也有可能因先天缺陷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比如说,没有牙齿,舌头会越来越大,腮帮子会越来越薄或者越来越厚,影响说话。”童童是个性格活泼的孩子,初次就诊,就在牙科的治疗椅上爬来爬去,面对陌生的医生叔叔,也不害怕。于海洋教授和他“拉家常”,“那你怎么吃饭啊?”“我能吃啊,我就用牙床吃。”“你最喜欢吃啥?”“包子。”于海洋知道,或许不是因为喜欢吃,而是因为包子软和,面皮和肉馅不用过多咀嚼,入口就化了,应该是孩子少有的能吃的食物之一。于海洋教授解释说,从口腔修复科的专业角度来讲,在中国的大人口基数背景下,全国约有多万无牙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一般来说,多是单纯上颌牙或者下颌牙缺失,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或者是有牙周疾病严重或特殊疾病的成年人。▲术前检查,患儿上下颌牙列缺失、牙槽嵴低平明显需监测孩子生长发育趋势,治疗面临多个难点全口牙齿的修复,对于口腔修复专业来说,本就不是简单的治疗。“种植牙(的治疗手段)是在70多年前发明的,第一个接受全口种植牙的也是一个先天性全口无牙的患者,但是是一个40多岁的成年人。”于海洋说。于海洋解释,简单地理解“种植牙”,就像要把“马鞍”(假牙)放到“马背”(牙床)上,如果不固定,“马鞍”就会掉下来,简单的种植覆盖义齿方案通过在牙床上“栽”至少1-2个种植体,额外有了支撑,假牙就能固定住。对于成年患者来说,尽管也可能有颌骨发育不良等类似问题,但毕竟是成年人,张大的口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但孩子不一样。例如童童,只是一个5岁的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其颅骨不断变化,而一次种植修复,只能是一口不变的全口牙,因此孩子目前暂不行种植修复。孩子目前需要的这套全口假牙,既不能影响和限制孩子的生长发育,还要帮助他恢复说话、吃饭等功能,难度不小。“在这种幼儿颌骨的动态变化下,患儿应该多久更换一次假牙?”于海洋说,换得太勤,无疑加大了家庭经济压力,而一次全口义齿修复,需要经历6到8次就诊、不断进行校正,对于即将进入校园的学龄期儿童,医院就诊,也明显不现实。如果更换得太晚,跟不上生长发育的变化,假牙会变得不适合,“就像脚长大了,但鞋子小了,也不行。”于海洋说,也不能提前做一双“大鞋”,因为也会存在不稳定、影响使用等问题。所以,如何精准地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趋势,找到不变的“坐标原点”,是给童童进行序列修复重建治疗的前提和第一个难点,于海洋将其称为建立时空的“坐标系”,这也是口腔修复行业公认的国际难题。“目前没有一篇专业文献讲述过这个问题。”第二个难点,在于如何安全有效地给孩子做检查,“不能反复频繁地照CT,辐射也会对低龄儿童有不良影响。”于海洋说,所以,找到安全有效的无损检测手段,也非常重要。第三个难点,是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操作工具,都不适合孩子,“嘴内(空间)太小,骨头也小。”于海洋解释说,必须要把孩子口腔里“骨对骨”的位置关系“倒模”出来,拿到颌架上,才能进行目标假牙的定制。再加上,孩子初诊时只有5岁,行为不可控,给安全的操作带来难度。“不要说小孩子,临床上成人的‘牙科焦虑’也高达60%以上,连成年人都‘恐惧’牙科治疗,何况是孩子。”于海洋说,但是,作为专科医生,也不能看着孩子一直只能用牙床吃东西。▲患儿修复前后面部对比照片全球首次建立全生命周期儿童颌骨测量及义齿更换的数字预测模型经过反复的讨论、实验,于海洋教授带领的华西口腔修复临床团队与口腔医学技术团队最终为童童确定了治疗方案——通过数字化设计和三维精准打印个性化托盘,量身定制童童治疗所需要的校准配件、准确记录孩子的全口颌位关系,并且首次在哥特式弓(一种技术装置)上建立相对恒定的颌骨空间坐标系,以便能继续追踪患儿的颌骨生长发育情况和义齿与颌骨的匹配性,同期记录身高、体重、面部几何尺寸等非X线类对儿童发育健康无影响的实测实量手段来记录相关数据,并做分析梳理,方便今后在童童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能为他及时制作相匹配的全口义齿。这样突破传统修复重建的创新,也是全球首次建立全生命周期儿童颌骨测量及义齿更换的数字预测模型。为了让童童更好地配合治疗,于海洋从治疗前期开始,就陪他说话聊天,在测量颌骨位置时,借口是在“玩游戏”,“我拿一个标准版本的放到自己嘴巴里做示范,然后让他拿特制的三维打印的迷你装置也放进嘴里咬,这样他不怕了,数据也拿到了。”于海洋说,这样孩子慢慢地就“脱敏”了。通过童童的案例,于海洋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儿童颌骨测量及义齿更换的数字预测模型,这一意义,不仅仅使童童能够持续性地接受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更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随着生长发育,这类先天性疾病的孩子的颌骨会如何变化?义齿矫正之后,对孩子的发育缺陷的颌骨,有哪些正向的功能影响?稳定性如何?舌头功能的恢复情况如何?”于海洋说,如果能够精准地进行十年、二十年的全面追踪、量化研究,对于其他同类型患者的治疗前景来说,也具有重大的意义。红星新闻记者于遵素图据受访者编辑柴畅(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1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