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托盘 >> 托盘优势 >> 价值数百万元的清代盖碗如何证明它还是它
-06-:07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陈赛男
鉴定人名片:卢伟平浙江省声像资料(图像)司法鉴定首席专家、痕迹鉴定专家、正高职称,浙江省司法鉴定文书、痕迹、声像资料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年组建浙江迪安司法鉴定中心图像鉴定室、痕迹室,现任浙江迪安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
造型精美、绘画精致、色彩艳而不俗……眼前的清代粉彩盖碗三件套,虽然只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照片,却让人一眼看过去,似乎就能感受到实物与生俱来的雍容华贵。
这张照片拍摄于5年前的一次拍卖会上,当时,拍品未能成功交易,却因物品易手引发了一场“是否为送拍原件”的争议。而在这次争议中,这张照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女华侨拍卖藏品
留下6枚指纹为证
清代粉彩盖碗的收藏者是一位海外女华侨。
年11月,这位女华侨带着这套清代粉彩盖碗来到上海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委托其对该藏品进行拍卖。
藏品由托盘、碗、盖三部分组成,保存完好。经拍卖公司的文物专家鉴定,该藏品为“菊花牡丹纹花卉盖碗,系清代中后期作品,造型精美,胎体轻薄细腻,釉面光亮润泽,绘画精致,线条流畅,色彩艳而不俗,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收藏价值”,市场估价万元左右。
根据这个鉴定意见,双方初步协商了一个彼此满意的价格。
不过,女华侨也有自己的顾虑:我将物品原件交给了拍卖公司,如果没有拍卖掉,或者不想拍卖了,取回时,怎么证明它就是原件,会不会被中途调包?
拍卖公司的负责人一听,给女华侨出了个主意:“你在这盖碗上摁上自己的指印,到时候如果要拿回,你再对照下指纹就可以了。”据说,在不易损坏的文物上按指印、贴封条标签,是很多拍卖公司的惯用做法。
女华侨觉得这个方法可行,毕竟指纹是唯一的,难以仿冒。于是,按照双方约定,女华侨当场就用右手食指蘸上红印泥在盖碗的盖、碗和托上摁了6枚指纹,以备在取回物品时能辨识。为了方便日后鉴定,6枚指纹都按得非常完整,而且纹路清晰。
没了后顾之忧,双方很快达成拍卖协议。拍卖公司当场为这套盖碗精心拍了一组高清照片,并在公司网站公布。而女华侨在送拍前也为自家宝贝拍了照片以作留念,随后就回到了加拿大。
半年后指纹糊成一团
这是当初送拍的原件吗?
年5月,盖碗尚未成交,女华侨就改了主意,想要取回藏品。
与拍卖公司协商后,女华侨根据约定时间去上海取回送拍物品。
为确保盖碗上的指纹是自己的指纹,以此来确定盖碗的原伪,去上海之前,女华侨还去了趟浙江迪安司法鉴定中心,对10根手指的指尖纹进行了样本采集,随后特意邀请了指纹专家卢伟平一同去往上海。
来到拍卖公司,卢伟平与助理简单沟通后,就做起了准备工作:放大镜、照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白手套……几分钟后,一切准备就绪。
拍卖公司十分配合,小心翼翼地取出盖碗,从外表能看得出,拍品一直被精心保存着。但在看到红色指纹的那一刻,卢伟平心里咯噔了一下:“每个指纹外面都贴了一层透明胶纸,恐怕指纹会被损坏。”
结果不出意外,6枚指纹全部糊成了一团。卢伟平拿着放大镜一遍遍地看,仔仔细细地找,最后不得不放弃。“时间久了,红色印油指纹纹线与透明胶发生了化学反应,纹线细节特征全部消失,指印失去鉴定价值。”
“当初我按指印的时候,明明没有贴上透明胶纸,为什么现在有了?”一听无法鉴定指纹,女华侨情绪非常激动,对拍卖公司提出质疑。
可是,拍卖公司也是有苦难言。原来,当初女华侨按下指印后,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考虑到瓷器上的指印容易在搬动和展出过程中损坏,就自作聪明地用透明胶纸将每个指印都粘上,本意是想将指纹封存保护起来,却没想到事与愿违。
怎样辨识原伪?
一张照片立下汗马功劳
没有了指纹,女华侨无法确定眼前的盖碗是否为当初自己送拍的物品原件。拍卖公司也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一时间,双方僵持不下。
“可不可以再请当初出鉴定意见的那位文物专家来看看?”
“我不同意,说不定你们都是一伙的。”
“我们愿意赔偿万元,但这套盖碗要继续拍卖。”
“不行,这套盖碗我一定要取回。”
……
3个小时后,一个个方案被否决,双方仍然争执不下。
眼看着矛盾愈演愈烈,一直忙碌的卢伟平停了下来,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做图像同源性鉴定。
什么是图像同源性鉴定?卢伟平作了解释:这个盖碗,女华侨在送拍之前请人进行了专业摄影。盖碗送到拍卖公司,公司也拍了照片,用作网站和画册的拍品展示。那么现在,我们现场再给它拍一组照片,通过图像比对鉴定,可以确定我们拍的照片与女华侨、拍卖公司拍的照片是不是(物像来源)同一个物体。如果是,就说明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套盖碗实物就是当初送拍的那一套。卢伟平所说的这个方法,其实已经成为辨识和确认易手文物是否为原件的重要手段。据卢伟平介绍,不久前,金华一男子以48万元买了一块“翡翠玉牌”,后来得知该玉牌非真品,与卖方协商退货,结果卖方拒绝,认为男子退还的玉牌与当初自己卖出的玉牌不是同一件。后来,正是通过图像同源性鉴定,金华男子打赢了这场退货纠纷官司。
卢伟平不仅具备指纹鉴定资质,同时也是浙江省内资深的图像鉴定专家。在女华侨与拍卖公司发生争执时,卢伟平已经对女华侨和拍卖公司提供的原始照片进行了初步鉴定,认为具备图像同源性鉴定条件。
征得双方同意后,卢伟平拍了两组照片:一组照片的角度跟女华侨在送拍前的照片中盖碗角度、光线一致;一组与拍卖中心当时拍的角度、光线一致。
通过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同比例无损放大和同屏细节特征标示,发现“盖碗”实物图像与女华侨和拍卖公司提供的原始拍照图像在花纹的整体布局、色彩、手绘笔锋、手绘缺欠、釉彩气泡痕迹等细节特征的存在位置、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上均相符合一致,反应出两个图像拍摄于同一物体的本质特征。这意味着,现场“盖碗”实物与女华侨和拍卖公司提供的原始照片拍摄于同一物体。
卢伟平的鉴定意见得到了女华侨和拍卖公司的一致认可,双方的纠纷就此化解。
鉴定人说:
珍贵历史文物在保管、登记、物流、参展、拍卖、买卖、鉴定等环节易手后,辨识和确认是否为原来的文物,是国家相关部门、博物馆和收藏者个人等常会遇到的“头痛”问题,以往采取的在文物上按指印、贴封条标签等传统方法,不但会给文物带来污损,有时还会发生易手双方对文物的原本性产生争议的法律纠纷。
书画、瓷器等历史文物绝大多数是由手工描绘或制作,其表面物像均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通过对易手文物的图像同一性进行司法鉴定,可以确定两文物的物像来源是否拍摄于同一物品,以便证明它就是原来的“它”。因而,为易手文物预留图像尤为重要,特别是高清、全方位、多角度的图片很可能成为日后维权取证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