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

延迟满足到底是什么很多家长都理解偏差,你

发布时间:2023/2/21 1:31:43   

现在,随着育儿知识的普遍传播,人们的育儿理念也在不断增强,各种各样的育儿观念也随之进入了家长们的育儿生活,其中“延迟满足”就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追捧。

六一儿童节那天,小朋友们都开开心心的过着自己的节日,然而大宝班上却有一位小朋友在观看节目的途中又哭又闹,原来是孩子口渴想买水喝,然而妈妈却死活不给他买,说的是要锻炼孩子的忍耐力,让孩子忍着直到看完表演后再买水喝,妈妈还很骄傲的给我们讲述,这样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训练,会让长大后的孩子具有超强忍耐力,做事更有意志……听到同学妈妈这样说,我不禁开始为这个小孩感到担忧,担心他一直处于妈妈的控制下,一味的被压制,最终导致孩子心理长期处于压制状态,出现心理疾患。

上周末,我带着两孩子去表妹家玩,表妹家有个刚出生三个月的小妹妹,去的时候小婴儿正在酣睡,但过了一会儿孩子就哇哇的大哭了起来,我本以为表妹听到哭声后会赶忙过去照顾孩子,然而事实是,她却继续在那儿和我的两个孩子玩耍,完全无视宝贝的哭闹,我很好奇的问表妹,你是没有听到孩子哭吗?她的回答真是让我大吃一惊:“没事孩子就要等他哭一会,不能马上去哄去抱,否则以后他一哭就总是要让你抱她,不然就会哭得更厉害,这就叫“延迟满足”训练”,表妹得意得说道。就这样,孩子就一直一个人在房间里哭了大概三分钟左右,表妹才不慌不忙的去抱她。由此可见,“延迟满足”的育儿理念确实受人追捧,就连我这个不注重育儿的表妹都那么迷恋它。但是,从两位妈妈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延迟满足”的真谛缺乏正确认知,对此还产生了错误的理解,他们只是单方面的让孩子学会等待,一味的压制孩子的欲望,这样的理念显然不是“延迟满足”所要传递的真实含义,照这样的育儿方式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是一种伤害。

要理解“延迟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需要看一个经典实验—“棉花糖实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做了一个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他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待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包括棉花糖、曲奇饼干等,他们告诉孩子,你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着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但这样就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都颇受煎熬,因为他们都想吃掉棉花糖,但是又有顾虑,有些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人的棉花糖而背转身体,还有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结果大多数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有些孩子甚至半分钟后就按了铃,甚者连铃都没有按就直接把棉花糖吃掉,真正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奖励的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

这个实验最初的目的是研究为什么有人能够“延迟满足”,而有人却只能投降的心里过程。然后米歇尔在偶然与同样参加上述实验的三个女儿谈到他们幼儿园伙伴的近况时,他发现这些少年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小时候的“延迟满足”的能力存在某种联系,于是,从年开始,米歇尔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他发现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上也较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也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而那些可以等上很久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上的成绩比那些马上吃糖的孩子平均高出分,直到他们35岁以后,当年不能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甚至做出不良行为,对于这米歇尔一直也在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米歇尔认为,智商能否起作用,关键在于自我控制能力,而通过“棉花糖实验”测试的实际就是自我控制能力。米歇尔认为,“延迟满足”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形成自我控制的习惯,这个就需要父母适当的要求和鼓励,并给予适当引导。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忍耐”,但“延迟满足”并不是单纯的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的压制他们的欲望,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景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延迟满足”是幼儿自我控制的表现之一,“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未来更易具有社会竞争力,能更好的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能够适当的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抑制诱惑,坚持不懈的实现目标。

通过对“延迟满足”实验的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延迟满足”训练是基于孩子独立自主的前提下进行,给与孩子充分的选择权,在这基础上可以运用一些转移注意力,或者是其他引导方式,延迟孩子的需求,让孩子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的习惯,而并非是以大人的思想强加于孩子,控制孩子的选择权,这完全是倚强凌弱,以大欺小的行为,绝不可取。

那样是对孩子欲望的磨灭,让孩子一次一次的受伤、失望,最后让孩子失去独立控制能力,所有的延迟满足都是在大人强迫下完成,并非自己的意愿,这样不仅不能让孩子长大后有效控制自己,反而会让他在没有大人的监督下放飞自我,有可能做出出格的事。

比如,孩子在商场看见一个玩具,很想要,但这个玩具却有点贵,这个时候,你可以给孩子说,孩子你知道吗,妈妈一个月30天的工资只有两三千块钱,还要除去家里基本开支和你平常时候的零花钱,这样一来,妈妈一月下来就剩不了什么钱了,你选择的这个玩具确实好看又好玩,我也知道你很想要,但是现在妈妈这个月的钱不够买,要不我们就等下个月凑足钱了再买吧!一般孩子听了妈妈这样一说,都会同意,并且还会觉得妈妈太不容易,既要赚钱养家还这么爱护他为他省钱买玩具,这样一来,孩子既懂得东西的来之不易又锻炼他的忍耐力,何乐而不为呢?为何偏偏要用强制性手段来压制孩子的欲望呢?当然,“延迟满足”更不适用于没有形成独立意识的小婴儿,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自身根本还没有自我意识,更不知道忍耐是什么,他唯一清楚的是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感到不安全就会找妈妈,当他哭闹的时候应该就是感到不安或者是基本生理需求没得到满足,这时候的妈妈应该给与的是安慰而不是任其哭闹,放任不管,那样只会让宝宝缺乏安全感,无疑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害怕心理。

所以说“延迟满足”不是靠大人去控制,而是需要孩子自主选择,大人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强迫,如果你还在以控制孩子或者是以大欺小的方式来锻炼孩子的忍耐力,那么就请好好阅读完这篇文章,或许你能得到一些启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546.html
------分隔线----------------------------